摹古画今 画艺全面
除兰竹题材外,蒋风白的花鸟、鱼虫、山水、书法皆精。
早在18岁时,作品《猴戏图》便受到当时在杭州艺专任助教的李苦禪的赞赏,并欣然在画上题跋:“猴戏图前人已有为者,描写猴之为物为樱食,甘为人驭使,旦顷刻可具数面孔焉,只要主公为鼓吹给食可尔,位公卿之门下走者曾猢猴之不如也。”
1945年,31岁的蒋风白在四川举办个展,展示其150余幅各类题材作品,著名作家老舍提笔写道:“年少英气,作画亦如其人,所作花鸟形神兼备”。梁实秋、汪东、张充和、朱锦江等竟相在画上题字。
由于蒋风白富于收藏,尤其喜爱八大石涛之作,因而也临摹了他们各类艺术作品。蒋炯良说:“我父亲收了很多古画,主要是为了向古人学习艺术,他认为临摹是最好的学习方式,面对真迹临摹久而久之也会心与古会。”此外,作为老师蒋风白还经常拿出他所收藏的古画给学生学习交流。
蒋风白作品
蒋风白作品
蒋风白作品
他的松鼠、画眉,挥毫自如,毫毛松动柔软,细劲而有弹力,形准神定。他画的牡丹,雍容娇艳,冯其庸为之题诗:“记得杨妃出浴时,娇羞脉脉不胜衣,风情说与白学士,未必能吟牡丹诗。"他画山水,更是充满着深远的意境。冯其庸曾经评价:“无论是风雪中的山水、人物,还有那头瘦驴和那座古老濒危的竹桥,满幅的气氛让你感到浓郁的诗意和天然的美景。”
蒋炯良曾经问他的父亲:“你花鸟山水画得都挺好,为什么后来都不画了,专攻兰竹?岂不可惜而辜失众望。”蒋风白说:“要超越前人,必须要专,必须有所取舍,才能集中精力把一种题材画好。”可见他的目标如此高远,对自己的要求非常严格,这也才成就了他在兰竹上的高度。
蒋风白一生执着于艺术创作,在艺术的道路中不停地攀登,寻找着他所追求的理想地,刘海粟称赞他是“兢兢业业的耕耘者”。动荡的生活并没有阻碍风白的艺术追求,相反让他看清了他的艺术目标,借兰竹抒情寄志。他曾说:“兰竹是人们高洁品德的化身,人们纷纷以兰竹自律,以培养社会精神文明高尚情操为己任。”他画兰画竹,不仅是对自然的描摹写生,更是他的清雅淡泊的人生写照。
Copyright Reserved 2000-2025 雅昌艺术网 版权所有
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(粤)B2-20030053广播电视制作经营许可证(粤)字第717号企业法人营业执照
京公网安备 11011302000792号粤ICP备17056390号-4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1909402号互联网域名注册证书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
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粤网文[2018]3670-1221号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(总)网出证(粤)字第021号出版物经营许可证可信网站验证服务证书2012040503023850号